查看原文
其他

深度丨汽车狂人李书福造手机背后的逻辑是什么?

浙商杂志
2024-08-24

⇅点击上方蓝字

每一个有商业梦想的人都会关注我们~


“造车狂人”李书福反攻造手机迈出关键一步!




靴子终于落地。


7月4日,由李书福领衔投资的湖北星纪时代科技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星纪时代”)与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魅族科技”)在杭州举行战略投资签约仪式,正式宣布星纪时代持有魅族科技79.09%的控股权,并取得对魅族科技的单独控制。


这意味着,“造车狂人”李书福反攻造手机迈出关键一步。


“最近手机企业纷纷开始造汽车,汽车企业也尝试造手机,未来智能汽车、智能手机两个行业的赛道不再单调,两者不再各行其道,而是面向共同用户的多终端、全场景、沉浸式体验的一体融合关系。”李书福表示。



“反向跨界”造手机,意在“汽车生态”

    

有人说,李书福反其道而行之的做法让人看不懂。要知道,尽管当前车企与手机厂商双向奔赴屡见不鲜,但车厂入局手机行业却是个逆势之举。因为当前全球手机市场趋于饱和,格局已相对固化,中国市场96%以上的份额由苹果、小米、华为、OV等企业占据。此外,之前格力、360等企业进军手机领域,似乎并不成功。


也有人反问,既然吉利能造汽车,为什么不能造手机?毕竟,造手机门槛要比造汽车低得多,而且手机的开发和制造难度,也比汽车要小。


在之江实验室高级研究专家华炜看来,手机是随身移动终端,其特点是技术迭代快,是电子产品市场验证和软件创新的应用载体。由于手机不涉及交通安全,因此在汽车上不能尝试的技术,可以先在手机上应用。


“在‘软件定义汽车,数据决定体验’的新造车时代,如果能够通过造手机与智能汽车形成自己的生态链,实现数据共享,无疑有助于车企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,提升用户体验与黏性,强化吉利的创新动能和竞争力。”华炜表示,吉利造手机的逻辑是通过造手机,打通与汽车在数据互通上的堵点,从而开发出新的消费场景。而且目前车机工程师和软件工程师,绝大多数来自手机领域,手机和汽车之间完全是互融的。



李书福认为,手机业务对整个吉利汽车工业来讲,意义非常深远。手机更好地发展,就能带来车机更好地发展,车机更好地发展就能推进智能座舱水平的不断提升,从而能够帮助智能电动汽车竞争力不断地提高。


2021年9月,吉利宣布将进军手机领域,星纪时代曾与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,项目总投资逾百亿元,定位高端智能手机市场。


据了解,星纪时代成立于2021年9月,注册资本7.15亿元经营范围包含:5G通信技术服务、集成电路芯片及产品制造等。


本次交易后,星纪时代持有魅族科技79.09%的控股权,取得对魅族科技的单独控制,魅族科技创始人黄章持有魅族科技9.79%的股权,作为魅族科技产品战略顾问,为魅族科技的发展贡献力量。


为何看上魅族?

 作为有着丰富收购经验的汽车狂人李书福来说,为什么选择魅族科技?


正如当天发布会透露的信息,李书福志在高端手机市场。与其重新去组建团队,拉班子,收购一个定位相同且成熟的公司是性价比更高的选择。


公开资料显示,魅族科技成立于2003年3月,主要在中国境内开展业务,专注于智能手机软硬件的研发制造业务。此外,魅族科技从事智能穿戴业务、智能家居业务,以及时尚消费和电子快消产品业务等。


据了解,魅族科技自初代智能手机M8发布以来,曾凭借独特的设计和精品化路线,获得了一批忠实粉丝。


“有品牌才有用户基础,目前国内智能手机市场要单独做自有品牌,对企业的资金和研发能力要求都很高。”华炜认为,星纪时代收购魅族科技控股权,除了获得现成的研发与管理团队、供应链等资源,还可以快速获得珠海魅族的大批用户。


星纪时代副董事长、魅族科技董事长沈子瑜指出,魅族的另一大优势是备受粉丝欢迎的Flyme系统,该系统也有车机系统的版本,这也是魅族的核心竞争力之一


此外,沈子瑜还表示,魅族科技的手机团队,在硬件、软件方面的经验与能力,都能为吉利进行手机产业布局与实施提供便利。


面向未来,星纪时代和魅族科技双方在保持品牌独立的基础上,将覆盖不同的消费电子细分市场。略投资后,魅族科技将获得更多产业链和生态资源支持,新魅族诞生,不再只是手机公司,而是一个更加强大的新物种,适应万物互联的大趋势Flyme 系统将加速跨越手机时代,开启在跨平台多终端的新融合,为用户带来更好的万物互联体验。”沈子瑜说。


值得关注的是,近年来吉利正加大前瞻科技领域投入,加快向创新型科技企业转型,目前来看,吉利的投资版图涉及乘用车、商用车、汽车运动与文化、出行、教育、金融、科技、数字科技等8大领域,正由车企向创新型科技企业转型。


关注“浙商杂志”视频号


宗庆后:人不能不干活,不然老得快

“蓝海”之上,2022第19届浙商(投融资)大会即将启幕!




文|《浙商》全媒体中心记者 陈晓

编辑|徐燕娜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浙商杂志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